码洞(上篇)
已经很久没有更新我的博客,本想挥笔畅谈微服务架构的开发心得,却有些力不从心。便以博客网站的命题——码洞为题,讲一讲这些日子我人生观的重大改变。以下我将要讲述的内容超出常人的认知范围。读者们可以认为这些都是无稽之谈,也可以带着你自己的理解,继续读下去。
分形几何
以前有一种非常清晰的认知,告诉我人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表面上来看,我的行为和思想,确实不能够直接改变其他人下一秒的动向。但是我们对周围的事物又是如此的敏感,以至于当你蒙上双眼,触摸一个陌生人,马上就会感受到非常的不自然。当自己沉浸在周遭人的负面情绪之中,也难以维持一种平和的心态。或许就像阿凡达中的森林一样,他们根据树根进行感知,人也可以通过一种超越当前维度的方式进行沟通?我想这应该是未来主导的沟通方式—超现实思维。而我个人将这种或许已经存在的联结方式称为人类意识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内,可能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真实且拥有自主意识的实相)
当然,这一章节并不是来讨论这个的,我要说的是一种从无到有,从简到繁,从奇点到宇宙的分形几何学。从字面上理解,分形几何就是一种数学上的学科,比如一片六角雪花,当你靠近看时,会发现每一片上又分出了六个角,拿上放大镜观察,分出的三十六个角又各自分出了六个角……这是一个无线循环和嵌套的迷宫,用计算机方面的术语来说,就是递归。
了解了这块之后,我们继续探索,来说一个没有雪花那么形象的例子。人,有多少末端突触?四肢+头,答案是五个。四肢有多少个末端突触?五指,答案是五个。此时脑子里在想有人是六根手指,男人有六个突触种种的朋友,出门左拐。但是如果往内部讨论,这些质疑的声音还是有必要的。比如说人的血管,大脑。这时需要引入另外的分形几何基本内容:维数。
按照一般人的理解,应该到三维就已经是极限了,然而在超弦论中,宇宙是11维的。分形几何就更有意思了,它的维度可以是分数。以肺部为例,肺部管道为了让人在有限体积内呼吸更多的空气,形成了像雪花一样的分形结构,别看他只是存在于我们小小的胸口,其实肺部的表面积有篮球场那么大。通过实验,也测得了肺泡的分形维数是2.97。相关的维数可以去wiki自行了解[1]。
->[wiki百科]
既然这些理论都可以通过数学的方式计算得到,那也可以说明,分形几何是可编程的。给你一颗细胞、遗传基因和分形公式,就能衍生出特定的生物。然而至此为止,我们思考问题的角度永远还是三维的(大概率是受到月球三维矩阵的束缚所致),并且以人为起点的。对此,不妨再从更广的角度来看待。
假如把可观测宇宙常量化,比作一个装满水的容器,那暗物质或许是容器中的溶质,暗能量可以说是容器从外界接收到的未知能量,而星系之间组成着一种目前无法证实的生态系统。把星系作为容器,各个天体就是其中的生态系统。把天体作为容器,天体上的碳基、硅基生物,以及非生物群也可以作为其中的生态系统。那这个时候再来重新审视一下人群,我们究竟是一个个体,还是分形几何中的一种维数为分数的群落呢?
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会再次提及分形几何,并且利用上个世纪的一个实验阐述这个世界的虚伪性(确切的说是真假之间的叠加态)。
观察者主宰
根据人存原理(我本身信奉的是强人存原理),宇宙是什么样子,完全决定于人类观察者,观察者的不同,会导致宇宙形态的不同。不只是跨物种之间的差异,如果仅是人与人之间观察者的不同,也会导致他们所叠加的宇宙形态各尽不同。而上一章提了一嘴,并不是所有人都是有灵魂的实相,所以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观察者,大部分只是意识体的衍生物,受观察者而改变,属于一种被观测的强变量。当然以上是我的猜想,目前没有确切的证据可以证明。
为什么要在标题加上主宰二字,需要先引出上个世纪的一个令爱因斯坦都觉得这个世界不是真实的一个实验。
波粒二象性?
学过物理的同学们都知道双缝干涉和波粒二象性。光有光子构成,当原子核内的电子向低能级跃迁时,电磁力会使原子重组震荡,发出固定频率的光子。在双缝干涉的实验中,用可以发射光子的设备朝双缝发射光子,观察光子打在背景上的条纹。
为了方便理解,画了几张图。根据一般的理解,单个光子肯定只能同时通过一个缝隙,在背景留下一条亮纹。然而光子通过哪个缝是不确定的,光子的数量也不仅仅只有一个,大量的光子在同时振动的过程中会形成水波,水波横切面之间又会有叠加和削弱的点,就会在一定的宽度内随机穿过两个缝隙,在背景上形成多条明暗相间的条纹。
以上都是高中知识,我就不作更多解释了,帮大家回顾一下。然而书本并没有告诉我们的是:当科学家深入研究这个现象时,打算每次只发射一颗光子。刚开始的光子确实随机穿过其中一条缝隙(如果你非要问为什么单次发射一颗光子的情况下不是每次都通过同一个缝隙,因为光就是振动波,地球就是振动波,人类就是振动波,思想就是振动波,一切归于频率,他同时也是随机性的一种体现。光子随机振动时,并不能保证他通过那一条缝隙),在背景留下了杂乱无章的光点,但是随着发射次数增加,最后还是形成了上图右边的情况,在背景形成了斑马纹。
根据波动理论,只有一堆光子之间的波干涉叠加,才会形成斑马纹,难不成单颗光子可以自己分裂并干涉?于是科学家做了第三个实验,在双缝之间加入探测器观察,观察结果就是光子确实是每次只通过了一个缝隙,但是当他们看向背景时,发现背景上的斑马纹变成了两条亮条纹,就和上图左边一样。
至此,光究竟是波还是粒子,已经一点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光知道有没有被观测,并且根据是否被观测改变了自己的性质。光是智慧生物吗?按照三维的思想,根本没办法解释这个实验了。
量子的叠加态
爱因斯坦知道这件事,棺材板子盖不住了,他后来提出了光量子的假说,从而推动量子力学的发展。但是量子力学只是说,如果光子被观测,波函数会坍缩,从而确定是通过了哪一个缝隙,呈现粒子性。同理,观察一个粒子,速度和位置两者不可兼容,确定了位置就计算不出具体速度,知道速度就无法确定位置。
再继续说这些教科书中的知识的话,是没多大我写这篇文章的意义的了,我们应当将其上升到更高的理解层次。我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属于叠加态的,没有对错,没有南北,没有高低。越是以一个片面的角度观察,就越容易走入死胡同,从而被限制思想。万事万物都是薛定谔的猫,我也并不是以一个确切的生存着的状态,而是半死半生。宇宙不是从一开始就在膨胀,最终以坍缩结束一生,而是一边膨胀一边坍缩,时而加速坍缩,时而加速膨胀。一切都是以一种模糊的、融合的、破碎的状态存在。
若是以这种想法思考,时间就不再局限于在锥平面内单向流逝,也可以是一个逆向的维度,准确的说是一个叠加态的维度。我们所认为的时间流逝,是因为观察者。
三进制<->主宰
我相信有部分朋友已经能够理解我所说的主宰(针对那些具体的实相)。
通过前两小节,我们可以清楚的明白,叠加态(混沌态)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状态,因此世界用三进制而不是二进制或十进制来描述会更为确切。首先基于分形几何,事物应当具有无穷小和无穷大的两个尺度,人类生存在三进制的基础背景之中。作为观察者,消耗暗物质来作出反熵的观察,这些观测都是叠加态的。所以我们应该清楚,普朗克的各种最小单位尺度只能算是目前认知范围内的尺度。就好比普朗克质量,是通过黑洞与非黑洞之间天体的史瓦西半径计算出来的质量。而黑洞在叠加态中只是一种与其他天体无异的形态结构,是星系生命体内的一种结构而已,不足以参与作为单位质量的计算。
其次,单个振动会有临界的最大和最小值,但是叠加态在混沌摆中,会出现无法预测的临界值,换句话说,它的上限可以比之前的上限更高,下限则更低,关键的是他无法逃脱熵增定律。随着时间的振动,这种幅度越来越大,从而也导致了可观测范围的增加,因此人类才可以不断的发展物理,发现质子、原子、电子、夸克,发现行星、星系、河外星系。本质上这些层级是无穷的,取决于量子计算机的算力。既然层级无穷,那么在特定层的元素也应该是无穷的。因此我前面才会说“如果仅是人与人之间观察者的不同,也会导致他们所叠加的宇宙形态各尽不同”。结合波粒二象性的实验可以知道,事实上我们生存的世界是处于一个模拟之中,而波粒性质的转换就是我所说的主宰。
这也是为什么我在大学之后开始刻意的对生活中的事做一个详细的规划,详细到计算出参加竞赛拿每一等奖的概率,详细到计算出期末成绩排名的表和每一个位次变化所带来的整体性概率变动。事实证明,当我计算的越详细,执念越深时,结果就会越偏向于我的计算。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能拿到国家奖学金的第一名,为什么能在综测保持第一。尽管我很想在分享会上向同学们表达我的观点,试图扬升更多的实相,但我并没有那么做,仅仅是提了一嘴。(部分原因也因为老师不同意我说这些内容)
小结
一时间没办法把我近两年所思考的内容全部阐述出来,只能想到什么写些什么。虽然标题写着上篇,但也有可能没有下篇。总结本文,希望大家理解三进制的重要性,亦或是叠加态的重要性,在思考问题时不要再以二进制的对错来评判。另外,希望大家知道我们的宇宙是无穷的,我们生活在模拟中,但我不对熵增提出任何建议。最后,希望大家多以辩证的态度思考问题,以速度和位置无法统一的态度思考问题,明白主宰的含义,明白过去和未来的一致性,不可变性以及可变性。如果有空,下一篇我希望围绕生命之花的古老秘密,继续表述我的世界观。